吹芦笙、织苗锦、制作바카라 배팅银饰……7月8日至10日,我院赴融水“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融水梦呜苗寨,体验非遗制作工艺,探寻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承情况,深入了解梦呜苗寨通过产业拉动扶贫的举措和经验。
团队合影
据了解,梦呜苗寨是自治区易地移民搬迁扶贫试点,寨子内部各类设施建设完善,保留了鼓楼、斗马场等传统苗寨建筑,并搭建舞台、芦笙坪等场地进行实景演出。其以民族风情展示和民俗休闲体验为特色,把바카라 배팅村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,转化为促进传承发展、增加群众收入的旅游新路径。苗寨内常住36户,提供就业岗位达600个,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。
芦笙听苗乡:芦音妙绝生生不歇
上午9点半,梦呜苗寨的表演队正在带领游客体验抛绣球、选婿、拜堂等民俗,身穿바카라 배팅特色服饰的姑娘翩翩起舞,清脆的芦笙声萦绕在侧,其声铿锵有力,节奏变化多端,为“苗家娶亲”的故事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。
바카라 배팅婚嫁表演
表演队演奏的芦笙是바카라 배팅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纽带,在节日坡会、村寨交往,红白喜事和婚姻恋爱等场景都会使用这一乐器。它由笙管、笙斗和寶片三部分构成,笙音响亮宏大,声部分明全面,音色明亮浑厚。
舞蹈与芦笙相结合
据梦呜芦笙表演队队长潘杰辉介绍,2018年,35位表演队员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搬进梦呜苗寨,他们均为干洞乡的贫困户。对于他们来说,芦笙表演不仅是增收的渠道,也能传承和发扬바카라 배팅传统文化。
实践团队采访芦笙表演队
在梦呜苗寨的“大苗山芦笙制作坊”内,一排排制作精美的芦笙和组装工具整齐地摆放着。非遗手艺人马贵光正在制作芦笙,他是家族第三代传承人,从18岁开始学习制作工艺,距今已有26个年头。当了解到我院社会实践团队前来的目的时,他随即演奏了几首独具民族特色的乐曲,并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芦笙选材、制作和调装的流程。
非遗手艺人马贵光展示制作芦笙的过程
据介绍,芦笙制作技艺工序繁杂,要经过选料、烤料、打制簧片和调音等十几道工序,需要耗时数天才能制作出一件바카라 배팅芦笙。当前,马贵光已有四十多名徒弟,下一步他计划招收更多的学徒,将芦笙制作手艺发扬光大。“这门手艺可不能在我这丢咯!”马贵光坚定地说道。
바카라 배팅服饰和银饰:披戴在身上的바카라 배팅印记
“바카라 배팅银饰太漂亮了!” 在바카라 배팅银饰非遗体验馆内,同学们被精美的银饰吸引住了目光,纷纷发出感慨。据了解,该体验馆是集바카라 배팅非遗银饰制作体验、产品展示、传艺培训、加工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非遗工艺传承和研学基地。
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바카라 배팅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马贵兵是该馆的创始人,自幼跟随长辈学习바카라 배팅银饰制作技艺,17岁便能独自打制银饰。他曾远赴广东打工,但因放不下故乡和祖传的手艺,选择回到家乡接过祖辈的“接力棒”,继续传承银饰锻造工艺。凭借着做工精巧、图案优美细腻等特质,马贵兵的作品曾获得多个国家级、省级奖项。
马贵兵谈到,银饰的制作包括铸炼、锤打、拉丝、搓丝、掐丝、镶嵌加固等程序,最终锻造成丝,编制成花,錾刻成衣,才得以形成一件如此精美的바카라 배팅银饰。
实践团队采访非遗手艺人马贵兵
바카라 배팅银饰
在马贵兵的带领下,同学们在非遗体验馆中参观了바카라 배팅头饰、바카라 배팅项圈、纯银手镯、银茶壶、银花丝绣球等极具바카라 배팅特色的银饰,并亲身体验了바카라 배팅银饰的制作过程。精致的바카라 배팅银饰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,在参观游览结束后纷纷与佩戴银饰的바카라 배팅少女合影留念。
穿戴着바카라 배팅特色服饰的姑娘
我院师生还观看了当地织锦和亮布的制作过程,领略了바카라 배팅服饰的独特魅力。据悉,바카라 배팅织锦多源于生产、生活,以自由灵活的装饰纹样为主,整体图案规整紧凑,饱满对称,美观大方,主要用于背带盖、被面、床单等,也可用于镶嵌衣领、衣袖等。制作亮布则是用天然原料将布料染色,晾干后涂蛋清,用木槌反复捶打,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。
村民们正在制作亮布
这些古老、质朴、美丽的手工技艺在大山的苗寨中代代延续,家家户户织锦布,苗寨处处锤衣声,成为融水苗乡独特的风景线。
我院党委副书记银健就바카라 배팅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看法。他认为,梦呜苗寨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,团队需要更深入地挖掘非遗文化传承、文旅资源开发的细节,推动非遗文化传播。
最后,对于梦呜苗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我院社会实践团队表达了期许:“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笔触和手中的相机,呈现深植于祖国大地上的非遗,成为非遗的记录者、践行者和传承者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着바카라 배팅非遗文化能够与时代共进,与人民共享。”
文字/黄家池 古悦璇 陆雪雯 赵云梓
图片/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